如何通过改革激活企业活力,增强企业的竞争力,是当前搞好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话题。作为全国铁路转机试点的青岛铁路分局,1997年在全路率先步入“四自经营”轨道后,企业活力大增,国有资产增值、企业增效、职工增收。
尽管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严重影响,1998年青岛铁路分局仍然提前52天完成全年运输任务,全面完成了与济南铁路局签订的《资产经营责任书》中规定的18项经济指标,其中有15项创历史新水平并实现利润4110万元,是1996年的8倍。1997、1998两年从主业减员分流近5000人,通过走兴办三产、自我消化之路,未将一名职工推向社会。
地处山东半岛的青岛铁路分局,1997年,他们不换牌子、模拟市场、现收现支、定率上交,进行改革,明确提出不以亏损掩盖管理上的薄弱,不以客观环境掩盖自身的不适应,他们以资产增值保值为目标,确立了“规范管理机制,拓宽市场抓营销”的发展思路。
他们把市场营销作为企业求生存、谋发展的根本战略,分局成立了“客货营销中心”,建立了三级客货营销机构,打破了客货运三家分立、生产与经营脱节的传统模式,组建了123支专兼职营销队伍进厂下乡开展营销。他们与青岛港务局联合组建了全国最大的港铁集装箱联运站,适时推出“五定班列”直达货物列车、旅游观光列车等。瞄准山东省最大的服装城——淄川服装城,他们将过去淄博到博山每天两趟的职工通勤车,改造为城区公交列车,每天9对定时定点开行,方便乘客出行,每天乘客达数万人,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双丰收。
他们在山东半岛建立起了74个客货营销代办点,与全路43个客运大站联手办理联程售票业务,在青岛站开发了货物计划网络系统,使“货主家中坐,收发天下货”。各车站开辟客货运输“绿色通道”,使市场占有份额增大,效益不断上升。